Rolleiflex T

Rolleiflex T
我終於忍痛買了台新相機,新的二手相機,德國產的Rolleiflex T。也就是俗稱的TLR(twin lens reflex 雙眼反光式相機)

Rollei是在1928年發明TLR的設計,並且在隔年開始量產販售。是的!妳並沒有看錯Rolleiflex的歷史已經有80年以上。而Rolleiflex T是當初為了平民化,所設計的平價產品。
用的是東歐Carl Zeiss的鏡片
焦距:75mm
光圈:f3.5
換算成135焦段大約是41mm f1.9
底片是使用120的6x6底片


以我的觀點來看,其實Rollei早期的產品操作起來便利性很低,也不符人體工學(Rollei 35系列也不例外),但確有很多小地方設計的非常精細。
從外觀來看,TLR最顯眼的就是他的兩個鏡頭,上方的鏡頭是用來取景,下方的是用來拍照。在操作上,不論是測光、EV的設定、過片與對焦,雙手都必須離開原本的位置,第一次使用的人可能會手忙腳亂。


在機身上的編號,我可以得知我這台是在1961年到1966年之間生產的。
而機片上的英文字可以知道鏡片設計是採用Tessar的光學結構。
Tessar結構是在1902年發明,只用了四片鏡片。所以使用Tessar的相機可以有效的減少相機的體積。不但如此,Tessar的設計至今仍然在使用,比如說各位現在使用的Sony相機,名片機都是使用Vario-Tessar的設計(Sony T系列)。
之前有朋友問我說,為什麼要買一台那麼老舊的相機?相機不是越新越好嗎?其實不盡然,現今各家相機大廠給了很好的答案,目前正在生產的相機,有不少都還是沿用以前的光學設計,而且以前並沒有甚麼環保觀念,有不少鏡頭使用了許多優良的鏡片(近代因為環保問題,必須使用環保玻璃)。

下方的按鈕就是快門鈕,相機使用右手托住下方的話,快門鈕剛好在大拇指的位置。

對焦,測光數值則是由左手操控。

相機判定好EV值之後,撥動這個拉桿調整光圈與快門。(兩階段設計,拉起可單獨調整一項)

機身右側是過片與相片張數。所以要過片時,右手一定會離開原本的位置。

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可由上方看到。

而TLR另一個特色就是使用這個腰平觀景窗取景,有別SLR的觀景窗,他是由上往下看,並且左右是相反的,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,很難去取得水平。相當考驗使用者的空間邏輯。

除此之外,觀景窗內還提供了一片放大鏡,讓妳在微光環境或是大光圈時,能準確對焦。

還有另一種對焦方式,是從觀景窗的小孔中水平看出,不過這個方式沒有對焦功能,必須採用盲拍的方式。

這是我購回時的所有附件。Rolleiflex有一個麻煩的地方是,所有配件都是自家規格,提高了些許在購買上的難易度。這次的附件有:
上下兩片保護鏡、原廠遮光罩、原廠皮套和腳刀腳背帶。
Rolleiflex的背帶也是麻煩的東西,市售的背帶都無法使用在Rolleiflex上,一定要購買這種老舊的剪刀腳背帶,價格還不便宜但快拆相當方便。日本的Camera Life雜誌有教一種替代方案。詳細可以參考此網站。但使用這個方法之後,會喪失背帶的快拆特性。


對我而言,老相機並沒有甚麼不好,我只是在尋找一台適合我自己的相機,並且趁這個機會跳上大片幅系統。雖然一卷底片只有12張,但近期我拍的張數也少,12張反而適合我。
常有人質疑我為什麼不玩新款的相機?我覺得這就跟玩車玩音響差不多,科技產品幫我們決定了大部分的東西,讓我們需要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少,回歸一樣傳統工藝,可以更加了解這項工藝的本質。

1 意見:

YuTsai 提到...

最近也買了一台 rolleiflex t,今天剛收到。覺得你最後寫的太對了!
很多人都覺得不管汽車、相機等等都是最新=最好,這種想法我覺得很敷衍。的確科技帶來許多好處,但同時也讓人變得頹廢,東西也不再有那麼迷人… XD

張貼留言

 

Tempus Fugit Design by Insight © 2009